“若尘”最新网址:http://mingrenguo.net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
当前位置:若尘 > 历史军事 > 奋斗在盛唐 > 第1232章:子仪心思动

第1232章:子仪心思动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好书推荐: 妻妾同娶?改嫁王爷后我宠冠京城 东京泡沫人生 重生天灾:我囤货虐渣称霸末世 大国实业 道爷要飞升 银河纷争:我重现人类荣光 生娃!易孕体质!糙汉首长撩上瘾 网游:什么法师!你爹我是火箭军 搞化学的不能惹 长生仙游

王海宾一马当先,冲着吐蕃骑兵冲了过去。

五百侍卫亲兵毫不犹豫地紧随其后,只在顷刻间,就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!

王海宾的性格跟关老爷差不多,傲上而不凌下。跟他合作的人,恨他恨得牙根都痒痒,但其手下都觉得他还可以。

所以,无论崔耕还是郭子仪,都对王海宾没啥不好的看法,所以这五百侍卫亲军甘愿随他赴死!

当即,五百久战之军,怀着必死之心,绽放出了最后的光芒,杀得那两千吐蕃军节节后退。

当然了,人力有时而穷,也就到此为止了。

一刻钟之后,又是一支两千人的吐蕃兵杀到。唐军越战越少,不断有战马倒毙。

王海宾胯~下战马乃是一匹宝马良驹,还可以支撑得住。此时他已经身中十余箭,浑身上下鲜血淋漓,却还呼喝连连,大声邀战,更显壮烈。

这时候,战场的外围,出现了一群吐蕃贵人的身影。

为首一人看年纪在六十上下,、身材瘦高,面色和煦,头发花白,看起来不像是个吐蕃人,而是一名来自中原的儒生。

然而,现在没有吐蕃人敢小瞧于他,此人正是统领这四十万大军的主帅,现如今的吐蕃国相韦乞力徐尚。

实上,自从吐蕃太后赤玛类秉政以来,韦乞力徐尚就是吐蕃大相。只是刚开始,他没什么实力,人人只以为他是个过渡人物。

然而,任由朝堂上风云变换,韦乞力徐尚一直屹立不倒,才慢慢有人觉得,此老恐怕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。

后来,吐蕃车骑长迟扎陆贡和太后赤玛类和解,其中韦乞力徐尚出力甚多,人们更是对他刮目相就看,

然而,事实证明,他们还是低估了韦乞力徐尚。

趁着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,崔耕被迫迁往岭南道之机,,韦乞力徐尚和太后联手,突然发动政变,除去了车骑长迟扎陆贡及其附属势力,如今韦乞力徐尚在吐蕃的权力,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。

此刻,望着战场中王海宾中左冲右突,韦乞力徐尚叹了口气,道:“大唐人才何其多也!王海宾都如此勇猛,本相真想看看,那逃走的大唐双耀,又是何等英雄?”

旁边的吐蕃大将是司秦海道:“大相可是起了爱才之心?”

“爱才?”韦乞力徐尚摇头道:“你以为此人会投降我吐蕃?如果他真的贪生怕死的话,就不会主动留下来断后了。”

“那您的意思是?”

“本相只是想感叹一声而已

,唉,论钦陵之后,我吐蕃人才凋零,比大唐可是差远了。”

顿了顿,又自失地一笑,道:“不过,这也没关系。唐人有才,却不能用之。比如大唐的岭南王崔耕吧,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,若是有他坐镇,我吐蕃又岂敢北侵?今日之事也是如此,若非唐人自乱阵脚,王海宾又岂会落到如此境地?所以,天命还是在咱们吐蕃这一边。”

司秦海是韦乞力徐尚的心腹,说话没什么顾忌。挠了挠脑袋,道:“不是末将长他人的威风,灭咱们自己的士气。就算王海滨死了,这不还有什么大唐双耀吗?这二人不仅杀法骁勇,还智勇双全,险些有几百人破了咱们的十万大军。大相您是不是高兴得早了点儿?”

“一点都不早。”韦乞力徐尚眉毛一挑,意味深长地道:“本相可以肯定,不管咱们此战胜败如何,王海滨一死,大唐双耀也活不了多久了。”

……

……

这边郭子仪和张守珪却不知韦乞力徐尚的预言,现在他们正在渭源县梁家庄内休整。

没错,就是梁家庄。

一来,此地背后就是大山,跑路方便。二来,此地存着当初缴获的吐蕃辎重,粮草问题上不用担心。

所以,

在接下来的半个月的时间里,崔耕等人就在梁家庄内栖身。并且派出斥候,探听外面的消息。

不出预料地,断后的王海宾战死沙场。吐蕃人又分出五万大军,与原来的残兵败将一起,守住了长春谷。

李隆基数次派出军队猛攻长春谷,都无功而返。现在吐蕃人士气极旺,以为必能取胜,甚至活捉大唐皇帝。

梁家庄内。

崔耕往郭子仪和张守珪的脸上看去,沉声道:“如今能力挽狂澜的只有咱们了,二位敢不敢再干一票?”

“再干一票?”郭子仪道:“你是说……咱们再乔装改扮,夜袭吐蕃大营?不好吧,人家败了一次,能不有所准备?”

崔耕道:“你得这么想,在吐蕃人看来,咱们冒了一次险,又岂敢再冒第二次险?所以,吐蕃人的准备是肯定有的,但内心之中,未必就把咱们当一回事儿,这其中未必就没有可乘之机。”

张守珪沉吟了一下,道:“嗯,有搞头儿。若与吐蕃大将易地而处,我也会以为,咱们肯定已经远彪万里了,绝不会想到,咱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新书推荐: 朕真的不务正业 爹,天冷了加件皇袍暖暖身 东周列国的故事 大晋:我真不是天命之子 谍海游侠 大唐:长乐请自重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九州烽烟记 万历新明 晋血山河